近日,
國內工控頭部企業信捷電氣發布公告,擬參與競拍取得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劉閭路與翠竹路交叉口西南側的土地使用權,計劃在取得土地使用權后,
投資建設機器人智能驅控系統生產項目。
據悉,該地塊面積約5.5萬平方米,項目建設周期擬為24個月,總投資額約8億元(含固定資產),其中土地購置約5000萬元、廠房建設約4.5億元、設備及其他投入約3.5億元。
此次競品土地位置無錫市濱湖區大院大所密集、高端人才匯聚等,正加速構建“543+X”產業體系。截至2024年底,該產業體系規模已逼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量子科技、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3+X”未來產業集群更是逐步從“起步”邁向“成勢”。今年2月,濱湖區再添發展“強心劑”——總投資達1645億元的224個重點投資項目集中啟動。
這并非信捷電氣今年首次在機器人賽道“大手筆”布局。
上半年,信捷電氣向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新發行股票16,578,633股,
募集資金凈額3.81億元。其中,
2.77億元擬投入企業技術中心二期建設項目。該項目旨在圍繞AMP技術研發項目、PLC仿真研發項目、3D機器人抓取及拆碼垛技術研發項目以及PLC冗余研發項目組建新研發團隊,提高研發團隊技術實力,提升研發效率。 短短數月,信捷電氣在機器人領域的擬投金額就突破10億,這背后,是其深耕機器人賽道的堅定決心與長遠野心。
押注機器人賽道
回溯中國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初期行業才剛“蹣跚起步”。如今,隨著國內經濟疾馳向前,外部環境倒逼產業升級,國產替代進程加速推進,行業規模穩步擴張。在這波浪潮中,一批手握核心技術的內資龍頭企業“脫穎而出”,信捷電氣正是其中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優秀選手”。
作為
國內少數擁有工業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信捷電氣已構建起“感知-控制-驅動-執行”四層架構的全棧式技術能力,核心產品涵蓋
可編程控制器(PLC)、伺服系統、人機界面及智能裝置,在國內市場占據領先地位。
據睿工業數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小型PLC市場中,信捷電氣市占率達8%,位列國內品牌第一;2024年大陸伺服品牌排名中,該公司以3.67%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二。
機器人已成自動化市場的“新增長引擎”,從頂層設計到核心零部件自研、終端產品落地,成為工控企業搶占未來的“必答題”。信捷電氣在機器人領域已形成布局,不僅擁有60余人的軟硬件研發團隊,核心零部件更實現100%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在機器人的“心臟”伺服系統領域,該公司更稱得上“實力派”。
作為國內較完善的伺服廠家,信捷電氣從驅動器到電機完全自主研發,擁有高性能伺服系統、低壓直流伺服系統、多合一伺服系統和直驅伺服系統4大品類、涉及19個子系列,總計100+型號的產品“大家族”,?泛應用于光伏、鋰電、半導體、3C、紡織、激光、AGV、分揀、物流、醫療等領域。
工業機器人領域,信捷電氣更是“厚積薄發”。憑借在視覺技術、工業機器人控制平臺、多軸運動控制、圖形算法平臺、焊接工藝庫五大技術板塊的多年積累“打磨”,已推出SCARA、桌面小六軸、工業六軸三大類機器人,負載從3KG到280KG全覆蓋,20多種型號能輕松應對焊接、碼垛、沖壓上下料、折彎、雕刻等所有的機器人應用場景。
AGV機器人方面,信捷電氣也玩出了“自主范兒”。其采用一整套自研的PLC、HMI、低壓伺服、無線模塊等,可量身定制激光SLAM搬運機器人、磁條導航AGV和二維碼導航AGV解決方案,具有運行平穩、響應速度快、性能穩定、操作簡單便捷等優點,完美適配不同場景的自動化搬運需求。
《2025政府工作報告》將“具身智能”納入未來產業重點培育方向,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政策東風”,信捷電氣也迅速“搭上快車”。
目前,該公司已研發出空心杯電機、無框力矩電機及配套驅動系統等零部件產品,還具備電機快速批量生產能力。同時,該公司更儲備了驅動器、高性能光學編碼器、機器人“小腦”控制、具身智能機器人本體開發等關鍵技術,為人形機器人賽道“鋪路搭橋”。
除了自主研發,信捷電氣還懂得“借外力”加速布局。2023年,信捷電氣經投資了專注工業編碼器和高精密聯軸器的長春榮德。這家企業的光學編碼器可是智能制造、機器人、數控機床的“關鍵零件”,目前已賣給國內頭部機器人公司超萬套編碼器,合作的本體機器人核心模組供應商、靈巧手企業近30家,這次投資相當于給信捷電氣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布局“再添一塊磚”。
7月,信捷電氣展示了與無錫(華為云)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聯合打造的雙臂協作智能焊接機器人、智能移動雙臂分揀機器人兩個具身智能的標桿項目。其中,雙臂協作智能焊接機器人比傳統焊接方式效率“翻了好幾倍”,目標覆蓋80%以上工業焊接場景,多機協同下產能可提升200%,重新定義雙臂協作機器人行業標準。
技術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也讓信捷電氣的業績“穩中有進”。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達8.77億元,同比增長10.01%;歸母凈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0.39%;扣非歸母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3.92%;毛利率仍保持38.28%的高位,凈利率達14.49%,盈利能力依舊“能打”。
分產品看,各業務“亮點紛呈”:PLC產品收入3.14億元,同比增長0.54%,占總營收35.77%,仍是“壓艙石”;驅動系統收入4.33億元,同比增長18.78%,占比49.40%,其中步進電機和變頻驅動產品銷售近5000萬元,同比增長近50%,增速“亮眼”;人機界面收入0.97億元,同比增長3.59%;智能裝置(機器人)業務更是“潛力黑馬”,收入0.28億元,同比大漲31.87%。
能有這樣的成績,高研發投入是“關鍵密碼”。2025年上半年,信捷電氣研發費用達8474.89萬元,占營收比例9.66%,持續的“技術輸血”換來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擁有66項發明專利、99項實用新型專利、65項外觀設計專利和53項軟件著作權,這些“硬實力”正是信捷電氣在工控與機器人領域持續奔跑的“底氣”所在。
寫在最后
如今,機器人行業正以強勁勢頭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高端制造領域的核心增長極。
據MIR DATABANK最新數據披露,2025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累計出貨量突破16.3萬臺,同比增長16%。這一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制造業自動化升級需求的全面釋放。
2025年被視為中國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隨著核心技術瓶頸逐步突破、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提升,以及政策對具身智能產業的重點扶持,我國人形機器人銷量有望一舉突破1萬臺,同比增幅飆升至125%;僅上半年出貨量就超過2024年全年的4倍。市場熱度下,行業玩家加速落地。近期,宇樹、優必選、智元、星塵智能、天太機器人等頭部企業紛紛展開“搶單大戰”,加速人形機器從“實驗室技術”走向“產業化落地”。
機器人本體市場的火熱行情,正沿著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強勁的 “輻射效應”,帶動整條產業鏈呈現 “全面升溫” 的態勢。其中,核心零部件作為機器人產業的 “關鍵咽喉環節”,受本體需求激增的直接拉動,正迎來發展的關鍵窗口期。那么,在這場競爭中,誰能率先突破技術壁壘、誰能快速實現規模化穩定供應、誰又能在國產替代的浪潮中搶占更多市場份額?這場關于未來的行業角逐,答案或許仍在持續書寫之中。
我要評論